你好,欢迎来到资源强制回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登陆
关闭窗口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热点资讯 >

2019深圳生态大数据出炉,2020年固体废物全实现无害化处置

发布时间:2020-01-14 16:19:15   来源:深圳市生态环境局    浏览次数:

2020年1月10日,深圳市生态局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回望2019年,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成立,组建11个派出管理局,改革5个直属单位。


在全新的机构下,深圳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何亮点?记者整理出2019年治水、空气、土壤、“无废城市”、生态保护与修复、督察整改这6大生态环境领域的大数据。


治水:取得突破性进展


159个黑臭水体和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


五大河流全面达标,310条河流水质全面提升。


茅洲河11月起历史性达到地表水Ⅴ类,达到1992年以来最好水平。


至2019年累计建成污水管网6274公里,完成小区正本清源改造13793个,提升污水处理能力至624万吨/日,补齐近四十年历史欠账。


排放:绿色发展新格局


提前淘汰老旧车8万辆,率先实施轻型车国六排放标准。


完成全部17台燃气电厂机组脱硝和低氮燃烧器改造,排放水平世界最优。


开展10轮次扬尘治理专项督查,减少建筑项目裸露土地近14平方公里。


靠港船舶全面推广使用0.5%低硫燃油,远洋船舶岸电使用率达到6.1%,创历史新高。


宝安首家汽修行业喷涂“共享车间”投入运营。


“无废城市”:开局良好


深圳成功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生活垃圾基本实现全量焚烧和趋零填埋,建筑废弃物本地利用处置率提升到22%。


新增危险废物收运处置能力7万吨每年,总能力达到76万吨每年。


检查企业15635家,整改问题隐患3943个。


土壤:污染管控日趋规范


完成全部68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土壤自行监测。


削减重金属排放728千克,削减比例18.26%,超额完成7%的目标。


生态保护与修复:成绩显着


修复边坡等裸土地39平方公里,全市裸土总面积较2013年减少近五成。


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5个问题点全部完成整改。


督察整改:扎实推进


推动完成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全部29个地块拆违复绿。


落实12项国家海洋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任务,有效促进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改善。


2019年,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还坚持锐意创新,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硬功夫。


服务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定


发放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专项资金3675万元,带动社会投资7917万元。


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出22项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


推出6项不见面审批、9项即办审批、4项容缺办理等服务,群众办事时间压缩75%。


最严密法治落地落实


深入开展“利剑三号”专项执法行动,立案查处违法行为2337宗,处罚1.64亿元。


全面完成1.47万家“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关停取缔5956家,全面促进企业发展转型和达标排放。


生态文明体质改革两点纷呈


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与信隆公司签订全省首单近1400万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入选全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典型案例。


推进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投保企业628家,保额约5.68亿,均居全国前列。


到2020年,深圳市生态环境方面要达到的目标是:


茅洲河、深圳河等主要河流水质年均值稳定达到地表水Ⅴ类,159个黑臭水体和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稳定消除黑臭,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


PM2.5年平均值稳定达到25微克/立方米以内。


固体废物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置。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实效,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方式进一步推广,有效融入全球生态环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