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资源强制回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登陆
关闭窗口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热点资讯 >

专家把脉点评“无废城市”建设

发布时间:2019-10-30 16:39:00   来源:中国环境报    浏览次数:

生态环境部最近召开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系列评审会议,“无废城市”建设试点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咨询专家委员会专家对“11+5”个试点城市和地区的实施方案进行了点评和把脉。


“‘无废城市’建设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邱启文说:“建设试点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建设“无废社会”,试点城市的选择是选精品、出经验、立标杆。不仅组织领导至关重要,还要考虑如何与基层党建相融合,向下压实责任。”


“目前各城市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措施能否在2020年底实现是最关键的问题。”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王学军说,所以试点城市要注意目标的指标合理性和可达性。


王学军还建议试点城市从现在就开始抓紧归纳、总结、提升各自的经验。如深圳市可以对好的案例和模式、体制机制、技术成果等逐步总结,形成系列材料上报协调小组,再由协调小组将成果向其他试点或全国推广。


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金惠则认为,“无废城市”建设并非全能。 “在具有立法权的城市,针对每一种固体废弃物专门设置一项条例,可能不现实。只能尝试在条例中,设计好制度、责任归属等,或者是制订一些部门的管理办法和机制。”


对于固废的处理模式,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王毅认为,应该有更多的创新。虽然固废尤其是危废需要特别专业的处理,但每个城市或区域不一定都要具备处理能力。王毅表示,比如从长三角大湾区统筹考量,处理不了的固废就应该适当流动,安全管理方面需要总结探索更适宜的机制或模式。


在新增城市生活垃圾中,由于快递包装处置不当产生的垃圾增量占相当大一个比重。在“无废城市”建设中,大力推广绿色包装也是一项具有挑战的目标任务。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胡凯建议,在制度体系建设领域可考虑增加快递箱(类似集装箱)循环使用制度,推动绿色包装认证制度以及对应的绿色包装技术和认证体系制度。同时,引入第三方平台、配套建设循环箱的回收工程,在小范围建设集中交换处理调配场所等。另外,他建议在指标体系中,尝试建立循环箱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