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无锡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无锡市成为江苏省首个以法治引领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条例指出,无锡市居民小区每200户将配备1名专业指导员,负责监督指导居民分类投放生活垃圾。
面对日均产生固体废弃物近5000吨且总量不断增长的严峻形势,今年,无锡在江苏率先立法。法规实施第一天,市、区两级城管执法部门开展了一系列广场宣传活动,宣讲法规和分类专业知识,引导更多市民关注、参与垃圾分类。此前,主管部门已发布了垃圾分类指导目录和分类小区名单,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宣传,开展了专业指导员培训等一系列准备工作。
按照法律规定,无锡市垃圾分类实行“四分法”,根据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易腐垃圾以及其他垃圾来进行分类。结合实际情况,目前,民居小区在投放时采用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共用一个垃圾桶的方法。随着无锡市餐厨垃圾处置终端的不断完善,年内将在居民小区逐步推行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开投放。昨天,记者在滨湖区河埒街道产山新村看到,分类指导员于从亮在小区门口的回收箱体前,对居民前来投放的生活垃圾进行开袋检查,指导正确投放。
“从开袋检查的情况看,已有部分居民开始把可回收物单独分开投放。”于从亮说,由于前期社区宣传到位,居民都愿意配合他的检查指导。
在梁溪区崇安寺街道锦绣花园小区,一组智能回收箱体已于两天前设置到位。昨天,垃圾回收企业安排了专业人员为小区居民发放唯一对应的垃圾分类二维码,并指导居民使用智能箱体。“推进过程中,将通过可回收物兑积分等激励形式,鼓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梁溪区城管局副局长席向民说。
在记者走访的小区中,不少居民分类仍然不彻底。根据规定,未按照要求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单位或个人,将面临相应的罚款。记者从城管执法部门了解到,昨天全市并未有相关单位或个人受到处罚。现阶段主要以宣传引导为主,一段时间后城管执法部门将对垃圾分类情况进行重点检查,督促分类到位,逐步引导在全社会形成垃圾分类的新时尚。
“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须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有了地方法规作为保障,这项工作才能走得长远。”长期从事垃圾分类公益工作的市民陈敏说,她认为通过强制分类倒逼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还需全社会广泛参与,持之以恒,不懈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