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心脏,是新能源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新能源汽车产销的快速增长直接带动了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动力电池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产业规模保持全球领先、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企业优胜劣汰不断加速、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产品成本明显降低、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动力电池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燃料电池、铅酸电池、超级电容器。在同体积重量情况下,锂电池的蓄电能力是镍氢电池的1.6倍,是镍镉电池的4倍,是目前最佳的能应用到电动车上的电池。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逐步深入,全球各国及重点企业均加大力度发展锂电池产业动力电池领域,基于新材料和结构的高比能动力电池技术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焦点,大力提升目前车用动力电池安全性、寿命、低温特性,降低成本是产业技术发展的方向。
产能集中度高
2018年1-12月,中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达70.6GWh,动力电池累计销量达62.3GWh。2018年全年,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共计56.89GWh,同比增长57.02%。按电池材料分,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全年装车量分别为33.1GWh和22.2GWh,占装车总量比分别为58.1%和39%。在2019年,中国动力电池市场,优质产能的市场格局,依然供不应求。能量密度的提升,价格下降,还将会使得储能等应用在成本上变得可行,甚至于会让飞行汽车等其他产业受益。如果动力电池还卖给储能产业,则意味着可以降低对汽车产业的依赖性。在这样的情况下,车企进入动力电池产业的壁垒也会更高。2019年1-4月,中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达27.1GWh,其中三元电池累计生产16.4GWh,占总产量比60.6%;磷酸铁锂电池累计生产9.9GWh,占总产量比36.5%;其他材料电池占比2.9%。1-4月,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共计17.7GWh,同比增长116.7%。产能集中度水平来看,1-4月,中国动力电池产业产量排名前三名企业共计生产18.6GWh,占比68.5%;前五名企业共计生产20.9GWh,占比77.1%;前10名企业共计生产24.2GWh,占比89.1%,产能集中度很高。Top10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为15.9Gwh,占总装车量比89.8%。
动力电池行业产能集中度高,产业链整合加速
未来三到四年,动力电池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迎来最为艰难的一段时期,尤其是在降本压力上,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整个产业链协作共渡难关。如果企业在这段时间快速扩大规模,并通过产品性价比综合优势占领市场,就会在未来全面电动化的过程中迎来巨大红利。
产业链加速整合
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会使来自整车的成本、经营压力传导至动力电池领域,从而带动整个行业全方位发生深刻变化,新一轮市场整合正在酝酿之中。2018年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数量骤减,从2017年135家减少至90家。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产业链整合加速,预计到2020年,动力电池企业将仅余下20至30家,80%以上的企业面临将面临淘汰。而外资企业的新一轮入华,或将加快这一洗牌速度。除了产能过剩问题之外,补贴退坡、外商投资门槛趋松也给不少动力电池企业带来压力,或将加速行业市场份额进一步集中。
行业需求呈现极高的增长性
随着2020年补贴取消,锂电池成本持续下降,新能源汽车作为消费品的性价比优势将逐步体现,渗透率持续提升,加上储能行业即将突破,动力电池在未来十几年内的需求将维持25%以上的高复合增速。预计2020-2025年期间电动车将实现TCO平价,到2025-2030年间,动力电池的价格将降至50-70$/kWh。随着动力电池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和生产成本不断接近甚至低于传统燃油车,即实现使用全成本平价。受此影响,2019-2023年动力电池的复合增速超过20%,动力电池行业需求在未来十年中将呈现极高的增长性。到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将达236.4G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