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资源强制回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登陆
关闭窗口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热点资讯 >

6年前,年薪50万微软工程师去收垃圾;现在,“功成名就”后重头再来

发布时间:2018-01-25 09:12:11   来源:    浏览次数:

几年前,他是中科院的高材生,微软亚洲工程院的工程师。世界500强、年薪几十万,但是他却“不满足”,反而辞职去收垃圾了。难道收垃圾比写代码更赚钱?

随后,他带领团队将“绿色地球”项目打造成了全国试点范围最大、效果最明显、业务模式最可持续的垃圾分类项目,并入围”2017年第七届SEE生态奖“。

今年2月,就在“绿色地球”蒸蒸日上的时候,他却选择了退出,创办了自己的公司,致力于通过完全市场化的方式,引导城市居民建立起垃圾分类的自助体系,解决城市垃圾增量的问题。

他就是成都奥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汪剑超,一个不走寻常路的“80后”,人称“超级破烂王”

▲汪剑超

结缘垃圾分类,辞职加盟“绿色地球”

其实,在和垃圾打交道前,他一直是个令人羡慕的工程师。他是中科院的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微软亚洲工程院,在微软担任研发工程师和产品经理。2011年,汪剑超辞职,加入了“绿色地球”,成了有名的“垃圾小王子”。

为什么会做如此大的转变?不顾一切地放弃了世界500强高薪、体面的工作?源于汪剑超的工作和生活经历。2010年,第一次到美国出差时,他在微软公司的员工餐厅吃完饭发现,那里不仅需要自己倒餐盘,而且要分类,饮料瓶、餐盒、纸巾、剩余食物都要投入不同的垃圾桶。见识了美国人严格的垃圾分类,他惊呆了。

自那以后,汪剑超开始关注垃圾分类。其实,从1999年,中国就开始实行垃圾分类。然而收效甚微。

一次机会,成都一家环保科技公司向汪剑超抛来“橄榄枝”。2011年底,汪剑超毅然辞去北京的工作来到成都,投身到垃圾分类行业。

▲任“绿色地球”执行总裁时期的汪剑超

用高科技给垃圾贴“身份证”

刚进入“绿色地球”时,他发现公司还在使用人工录入用户信息的工作方式。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给公司量身定制了一套企业信息系统,运用大数据的方式,管理垃圾收集、分类、再生利用等环节,记录用户垃圾投递的详细情况,并且让用户能够看到自己为环保做的贡献。

与以往倡导垃圾分类不同,汪剑超团队不是把宣传垃圾分类停留在“发传单、挂横幅”的层面,而是将宣传动员、回收运营统一起来,实施积分回馈制度,一方面让垃圾分类的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提高居民的参与度。

用户实名注册账号后,可以申领一个环保袋和二维码贴纸,将纸箱、塑料、金属等可回收垃圾装进环保袋,贴上二维码,扔进指定的垃圾桶内,就能获得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每一个垃圾袋上的二维码就像身份证,一扫描就会有住户信息,便于工作人员录入数据。”公司官网上,实时显示着每一个注册用户的垃圾投递,“让用户直观地看到个人对环境的贡献,让更多人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

事实证明,汪剑超的做法卓有成效。截至2017年9月,绿色地球已覆盖成都市25.9万家庭,931个小区,总共回收1.12万吨可回收物,还一度被评为全国试点范围最大、效果最明显、业务模式最可持续的垃圾分类项目。

绿色地球的垃圾袋

创办公司,推动垃圾分类市场化

2017年2月,就在“绿色地球”蒸蒸日上的时候,汪剑超却选择了退出,因为他开始担心“绿色地球”长期依赖于政府付费采购的模式,将难以让垃圾分类推广开来。“这就像公共租用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的不同境遇一样,如果不把垃圾分类推向市场化,将难调动更多人参与进来。”

2017年3月,汪剑超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成都奥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通过完全市场化的方式,引导城市居民建立起垃圾分类的自助体系,解决城市垃圾增量的问题。

由于完全市场化运营,回收点并不只设置在小区内,而是任何便利的开放场所,“像共享单车一样,你一出门就能看见它。”

功夫不负有心人。汪剑超表示,“现在我们已经和一些幼儿园、商场、连锁店达成合作意向,后续还会有更多连锁企业加入,一起共建全城回收点。”目前,其在成都已经拥有25个回收点。

把垃圾分类行业推向市场,汪剑超将挑战传统的收荒行业。汪剑超认为,互联网的魅力就在于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我们回收废品,给居民的都是市场价格,绝不会短斤少两。因为直接对接垃圾分拣厂家,利润空间稍微也大一些。同时,我们有相对固定的回收点,居民可以随时自主投放,待工作人员集中称重后,钱将会第一时间发放到用户账户。”

▲奥北环保官网截图

如今,汪剑超成了名人,他用幽默的语言、传奇的经历以及邻家男孩的亲和力,诚恳地向社会推广垃圾分类,让大家养成最简单的好习惯。

汪剑超认为,这个世界的改变,不是少数人做了很多事,而是多数人都做了一点点

长按关注微信:atcrrorg

更多精彩内容,有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