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整顿废旧电池市场,地方政府也严打私自拆解废旧电池、谋取非法暴利的涉案人员,罚款、拘留,将非法回收站一网打尽。
废旧铅酸蓄电池内含有的重金属如铅、汞、镉等有很高的回收利用价值。
近年来,在高额利益的诱惑下,一些非法炼铅厂大肆兴起。这些企业规模小,基本没有专业设备,通常把蓄电池的铅极板拆下,直接倾倒废酸,保留塑料,综合利用率极低。原始的拆解方式不仅对环境有极大的污染,对人体也有很大危害。
2017年1月至今,全国取缔非法废旧电池回收站数千家,罚款累积数亿元,拘留判刑近千人。
非法从事废旧电池回收的人员,在把废旧电池收购回去后,有专人负责将电池用刀劈开,根据塑料外壳颜色的不同进行分别储存,其中电池的铅芯、铅桩用来炼铅,塑料外壳则粉碎成颗粒销售。
一块铅酸蓄电池含有74%的铅极板、20%的硫酸和6%的塑料。在这种高额利益的诱惑下,像此案一样的“游击队”式非法炼铅厂大肆兴起。
其实,国家早已把废旧铅酸蓄电池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并颁布了《铅酸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
为了推进废旧电池回收工作,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要求生产者的责任延伸到开展生态设计、使用再生原料、规范回收利用和扩大信息公开四个方面,铅蓄电池被列入首批推行范围之内。
按照相关规定,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一系列政策的颁布可见相关部门对铅蓄电池回收一事的决心,但具体落实情况仍需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
也有专家提出反对意见,认为采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大部分电池生产者生产的废料、边角料,都在“谁生产,谁负责”要求下,内部处理完毕,而不必向外部披露信息。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链的持续发展。
不管怎样,国家相关政策在不断完善,企业模式的不断探索和成熟,会推动技术的进步,而技术的进步也会促进法规的健全,反过来法规的健全也将进一步推动技术的进步和模式的成熟发展。虽然目前的电池回收市场远未成熟,但在法规、技术、模式相辅相成地推动下,市场将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长按关注微信:atcrrorg
更多精彩内容,有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