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从市环卫处了解到,《扬州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近日出台。方案明确,到2020年底,城乡生活垃圾基本实现全量焚烧,呼应我市“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为全市人民打造优美环境。
分类
一般“三分类”,倡导“四分类”
目前,我市生活垃圾在投放环节多按照“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进行分类,分类比较笼统。方案要求对生活垃圾因地制宜、科学分类,按照“大分流+小分类”的总体模式,实施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
大分流处置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以及园林绿化等有机易腐垃圾;小分类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三分类”;有条件的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分类”,积极推进农村有机易腐垃圾就地生态处理。
督促房地产开发单位在新建小区移交前配套建设垃圾分类收集设施,有序推进在老小区、街巷、公园、广场等设置站台式垃圾分类投放亭,在主次干道、主要商业大街沿线设置分类式果壳箱。
鼓励社会企业进驻社区设立“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兑换超市”,按户办理积分卡,居民可用回收物换取积分,用积分兑换日用品、抵交物管费等多种方式,激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处置
不同的垃圾享受不同“待遇”
方案要求,建设分类处理处置设施,按照规划合理确定建设时序,采用先进技术,全面推进居民生活垃圾、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园林绿化垃圾和其他有机易腐垃圾等终端处理处置设施建设。
■生活垃圾:焚烧或填埋。加快推进市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和县(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建设,确保2020年前建成投运,实现全市城乡生活垃圾全量焚烧处理。倡导“绿色焚烧”理念,优化技术工艺,有效解决焚烧烟气和飞灰、渗沥液、浓缩液处理问题,提高污染控制水平。加强垃圾焚烧和填埋设施运营监管,定期开展处理设施污染排放物的监测,并向社会公示监测结果。
■餐厨垃圾:提炼制成生物柴油。加快推进餐厨废弃物统一收运处置,将餐厨垃圾提炼制成生物柴油,完善餐厨废弃物收运体系。实施市区餐厨废弃物处理厂扩建项目建设,满足全市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理需要,实现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理区域统筹。加强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监管,打击非法收运处置餐厨废弃物和制售“地沟油”等行为,防止“地沟油”回流餐桌。
■建筑垃圾:集中处理。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和全装修成品住宅,减少建筑装潢垃圾产生量。合理确定拆迁废料、工程渣土、装潢垃圾和建筑泥浆等建筑垃圾的综合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方案。针对不同建筑垃圾产生源的特点,调剂减量、集中处理,分级利用、弃置消纳,统筹各类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弃置场地建设,加快建设建筑装潢垃圾分拣中心,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
■园林绿化垃圾:制作肥料。城市绿化养护以及公园绿地、风景名胜区产生的枝叶、树木等有机垃圾实施集中分类处理。根据园林绿化垃圾产生量,合理建设就地处置或适度集中的园林绿化垃圾处理设施,实施粉碎处理后,用于公园绿地裸露土地覆盖和肥料等用途。推进有条件的农贸市场、果品批发市场、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和大型企业等有机易腐垃圾产生量较大的单位自行建设相对集中的处理设施,减轻生活垃圾焚烧和填埋设施处置压力。
■有害垃圾:规范处理。对于有害的灯管、家用化学品、电池以及废弃药品等家庭源危险废物,由城管(环卫)部门负责收集集中送至省有害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处置。
计划
今年建36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今年,我市将建设36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其中宝应、高邮、仪征、江都、邗江、广陵各5个,市开发区、瘦西湖景区、生态科技新城各2个。建设站台式垃圾分类投放亭2400座,其中宝应250座、高邮270座、仪征200座、江都310座、广陵500座、邗江600座、市开发区135座、瘦西湖景区80座、生态科技新城55座。推进高邮、宝应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建设。开展600吨/日市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工程建设前期工作。开展100吨/日市区餐厨废弃物处理厂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完善提升市区、仪征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理场。
到2020年底,全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有效建立,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市区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达到70%,各县(市)建成区达到60%。城乡生活垃圾基本实现全量焚烧,餐厨废弃物处理全面覆盖,市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得到完善。实现居民生活垃圾、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园林绿化等有机易腐垃圾、有害垃圾等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
长按关注微信:atcrrorg
更多精彩内容,有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