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资源强制回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登陆
关闭窗口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热点资讯 >

我国新能源投入全球领先 新能源二手车却不受待见

发布时间:2017-04-05 10:30:10   来源:资源强制回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浏览次数:

  

  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威胁到人类生存,许多国家都将可再生能源作为新一代能源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新领域,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其中中国近年来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傲视群雄。

 

  美国能源经济和金融分析研究所日前发布报告称,2015年,中国的新能源投资达1029亿美元,占全球投资总量的1/3。2016年,中国面向海外的新能源投资同比增长60%,达320亿美元。

 

  然而,随着首批新能源车即将进入置换期,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进入二手市场。但残值评估标准不完善、流通渠道缺乏等诸多因素,却直接制约了新能源车二手市场的发展。

 

回收有“痛点”

 

  “现阶段新能源二手车市场供需关系还没建立,没有明显的利润点来支持专业公司运转。在市场空白期,汽车生产企业应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给新能源的处置留好出口。”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表示。

 

  “想象很美好,实际操作却很难。”北汽新能源华北事业部总监许国庆进一步分析道,“比如一辆使用了24个月、六折回收的二手车,如果四折卖到三、四线城市,那两折的差价谁来承担?”十几万的新能源车即使四折出售也要4万—5万,和2万—3万一台的全新低速电动车相比,在三、四线城市根本没有竞争力。

 

  在许国庆看来,随着置换周期的临近,打通二手车流通渠道已是迫在眉睫,要解决目前的交易尴尬,恐怕还要从建立行业标准和提升产品性能入手。保值率的通行公式和电池损耗的折价标准对二手车交易至关重要,各大车企已在着手制定各自的评估、回收标准。“但更重要的还是应出台更具管理性和公信力的行业标准。”

 

无价也无市

 

  对于新能源二手车不受待见的现状,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原因有三:首先,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有量不高。北京地区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5年才开始爆发,大多数新能源汽车未到置换周期。其次,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评估鉴定办法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三年前新能源汽车技术和电池制造技术还比较落后,三年里,汽车及电池技术经历了快速提升,但技术快速迭代会给车辆的估值带来更大难度。第三,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消费者会更加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功能和设计,未来换一款新能源汽车会像换一款手机一样,年轻消费者对于价格和保值率的敏感度不会太高。

 

估值是空白

 

  目前国内对新能源二手车还没有检测手段,估值主要依据市场行情,而在估值标准方面存在诸多争议。

 

  不仅国家层面暂无新能源车的评估标准出台,业内人士也表示,虽然一直在关注新能源车领域,但还没有关于其保值率及评估标准的研究成果。主要原因在于新能源二手车的交易量小、分布很不均匀导致尚无规律可循。

 

  虽然工信部公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要求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对已销售的全部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运行安全状态进行监测,为每一辆新能源汽车产品建立档案,跟踪记录汽车使用、维护、维修以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情况,但这只是针对产品性能的跟踪,尚未包含价格因素。

 

降成本强研发

 

  为推进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现有问题。

 

  必须降低新能源生产成本。目前国内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主要是依靠政府政策扶持。新能源的推广作为一个社会性问题,终究还是要靠市场来解决。近年来政府提出在传统垄断行业实施混合所有制经营,便是促进新能源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有利途径。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才能合理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

 

  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提升竞争力。虽然我国新能源产业起步较晚,但国内新能源研究机构及人员并不少,但分布相对分散,需要整合国内新能源研究领域的资源,集中力量攻克核心技术,占领产业竞争制高点。政府应该为技术研发提供财力和物力支持。

 

  此外,国内政策体系应尽快完善,对项目审批、价格机制、资金安排等协调机制进行明确规定,同时要建立竞争机制、补偿机制、目标机制等运行机制,以促进相关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为我国新能源的持续发展提供切实保障。

 

长按关注微信:atcrrorg

更多精彩内容,有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