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餐厨垃圾的产量日益增加。清华大学环境系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及资源化研究所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城市每年产生餐厨垃圾不低于6000万吨。
目前,我国高度重视餐厨垃圾处理工作,国家先后出台的《关于组织开展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垃圾废弃物管理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对我国餐厨废弃物的管理和专项整治,推进其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强调要积极推动设区城市餐厨垃圾的分类收运和处理,“十二五”期间将建设餐厨垃圾处理设施242座,力争达到3万吨/日的处理能力,专项工程投资109亿元。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餐厨垃圾特点具体表现为:产量巨大;含水率高,水分占到总重量的80%~90%;有机物含量高,约占干物质质量的95%以上。
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威胁食品安全;传播疾病;影响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资源浪费。餐厨垃圾对环境和人群的危害已十分严重,是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污染源,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与身体健康构成了威胁,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我国中小城镇尤为突出,由于缺乏适合我国国情的餐厨垃圾处理工艺及设备,严重制约我国餐厨垃圾处理产业的发展。
国内外餐厨垃圾处理现状
国内外餐厨垃圾处理现状
在美国、日本、韩国及欧盟等国,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早已法制化和企业化,成为了一项成熟的环保产业。
目前世界范围内有3种典型模式可供参考:
德国模式,单独收集进行微生物处理;
美国模式,采用家庭粉碎机排入下水道;
日本模式,要求尽可能减少水分,如滤水晾干,作为生物质进行焚烧处理。
我国餐厨垃圾处理起步比较晚,由于我国餐厨垃圾成分复杂性决定了使用单一的现有处理技术难以完成高校的处理,如国外餐厨垃圾一般包含大量的超市过期食品,而我国餐厨垃圾中汤水较多。
我国餐厨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饲料化、堆肥、热解和厌氧发酵等,其资源化利用的基本模式有三种:一是肥料化,将餐厨垃圾中的有机物转换成有机肥料(以北京市为代表);二是饲料化,将餐厨垃圾中的有机物转换成有机饲料(以西宁市为代表);三是厌氧发酵,将餐厨垃圾中有机物经过厌氧发酵转换成沼气(以鄂尔多斯市为主要代表)。餐厨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是今后餐厨垃圾处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国内外餐厨垃圾处理技术的分类、原理和优缺点
来源:环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