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眼的生活垃圾,承载着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诸多期待。2000年6月,南京被确定为全国8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的城市之一。16年前,人们刚刚开始接触垃圾分类这一话题,成为居民之间建设美好城市家园的谈资。至今,南京的垃圾分类处理已推行了16年,尽管现在从政府部门、公众等各个层面对垃圾分类的意义有了普遍认识,但这项工作的进展仍是艰难。记者了解到,在今年的两会上,垃圾分类问题仍是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所关心的话题。
2015年,南京志达环保科技公司在南京全面推出了垃圾换物的活动,而早在2014年初,南京市城管局就联合该环保公司,在尧化门地区开展了“垃圾换物”的活动。居民只要对垃圾正确分类,正确投放,就可以获取一定的积分,从而换取300多种物品或者服务。
由此,被“垃圾围城”困扰已久的南京首次将垃圾分类推向市场,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针对南京城市垃圾分类问题初次尝试由企业运作。志达环保公司在尧化街道就进行了垃圾换物的初次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将居民送来的可回收物,换算成积分,再用积分兑换各种生活用品。当初的这一尝试,其实是为未来实行小区垃圾分类全面推广奠定了基础。
据南京志达环保科技公司负责人朱星龙提供的数据,去年南京8个区、34个街道、85个社区,共有7.6万户居民参与了2110场换购活动,总共兑换了9万斤大米,36万斤蔬菜,6000桶油,54万个鸡蛋。”
“参与一次厨余垃圾回收可以获得1个积分,3个积分可以换一只鸡蛋,30个积分就可以换一扇纱窗”,负责垃圾回收的南京志达环保科技公司负责人朱星龙介绍说。“可回收垃圾也参加换物,5个塑料瓶就可以换5个大蒜。针对高档小区和年轻人,积分还可以用来兑换电影票和洗车票。还可以换服务如换纱窗、修鞋、理发、磨刀等”。可回收垃圾包括纸板、泡沫板、金属、玻璃、衣物、塑料和电器家电等7大类,以及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实际上,旧衣服、塑料瓶、利乐包、旧电池等看似“没用”的物品,都可以拿来换黄瓜、土豆、萝卜等蔬菜,也能换食用盐、洗洁精等家中常用的物品。朱星龙说,他们公司就是专门进行垃圾分类回收的。
秦淮区节制闸路的佳日雅苑小区从去年4月份就开始进行厨余垃圾换鸡蛋的活动,家住该小区3栋3单元1001室的伍女士是最早一批参与垃圾分类回收的住户,她告诉记者,每天早上出门上班的时候,顺手将垃圾带下楼,“家里做饭,厨房里总会有不少菜叶、剩饭等垃圾,以前也没垃圾分类的意识,丢了就丢了,但是现在小区有了这样实惠的活动,我们自然而然养成了分类投放的习惯。现在整个小区环境也变得更加整洁有序了。”
2000年,南京被列入全国垃圾分类八大试点城市,然而推进至今收效甚微。一边是垃圾数量逐年递增,一边是处理能力相形见绌。有数据显示,南京生活垃圾每天产生量达到8000余吨,但厨余垃圾每天仅能处理100吨。南京城垃圾若处于“处理”跑不赢“产生”的速度,我们将面临的,是垃圾“兵临城下”。
据了解,南京主城区的3座垃圾填埋场分别位于江宁的轿子山、水阁和浦口区的天井洼,填埋处理量已超过当初设计。其中,轿子山垃圾填埋场于2014年5月暂时关闭,另外两座垃圾填埋场再运营一年左右也将完全饱和。为了弥补这方面的垃圾处理量,2014年,位于江北静脉产业园内的南京首个垃圾焚烧发电厂启用,每天最多能处理1500吨生活垃圾。
目前,南京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方式为填埋和焚烧。然而,以焚烧的方式处理垃圾,对环境、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据悉,垃圾主要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其中厨余垃圾约占60%。厨余垃圾会加剧焚烧带来的废气污染,以及重金属物质的排放。2014年,南京首座厨余垃圾处理厂试运行,每天的处理能力为100吨,剩饭剩菜通过这座处理厂处理,可以变成一包包有机肥料。然而,每天100吨的处理能力,与每天4800吨的厨余垃圾产生量相比,毕竟是杯水车薪。
据了解,南京垃圾处理现行的管理模式属于“九龙治水”,可再生资源这块归商务部门管,生活垃圾归城管管,有害垃圾归环保管,医疗垃圾归卫生部门管,垃圾处理厂建设又归住建部门管。“由于管理不统一,会存在相关方互相推诿问题。”曾有报道称南京将再建两座厨余垃圾处理厂,但一年过去了,这两座厨余垃圾处理厂依旧没动静,也很是无奈,“项目的建设牵涉到很多部门,从选址、开工建设、调试生产,最少也要有两年的时间。”
(来源:江南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