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资源强制回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登陆
关闭窗口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热点资讯 >

2015年度中国电池行业十大国内新闻

发布时间:2016-01-05 11:41:09   来源:    浏览次数:

回首刚刚过去的2015年,新能源车、锂电池、储能行业面临政策、产品、市场和资本的诸多风口,行业发展空前火热!未来十年内,我国单纯的动力锂电池产业规模有望突破1600亿元。上游锂矿资源、中游关键材料与下游电芯组装市场将迎来持续利好。中国电池网总编室盘点了2015年度中国电池行业的十大国内新闻,盘点行业大事,既回眸过去,更洞察未来。

 

2015年,在全球经济相对低迷的年度,锂电新能源行业迎来了爆发期,吸引近千亿资本(含非上市公司)涌入;

 

2015年,雾霾频繁来袭,且盘踞时间长,范围广。全国各地都在关注“节能环保”。这一切让政府不得不加速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政策推动让新能源汽车“一路小跑”风光无限,从汽车厂家的巨资布局,到下游新兴充电桩产业的兴起,甚至牵扯到IT巨头们借机摇旗呐喊进军汽车圈,新能源汽车之热搅动着汽车生态;

 

2015年,《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铅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等行业规范密集出台,行业迎来重组、洗牌潮,产业集中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业内将掀起一股兼并重组热潮;

 

2015年,受下游动力电池供不应求的影响,电池级碳酸锂、六氟磷酸锂“非理性”上涨,12月未,有企业碳酸锂报价已超15万/吨。电池级碳酸锂电解液原材料六氟磷酸锂从10月前的9万元/吨左右涨至目前的26万元/吨左右;

 

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23日访问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参观石墨烯研究院,石墨烯新材料受到广泛关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将石墨烯产业打造成先导产业,逐渐实现石墨烯材料在部分工业产品和民生消费品上的产业化应用。并提出到2020年,形成完善的石墨烯产业体系;

 

2015年,由于新能源大巴发生几起起火事件后,工信部下发通知,继续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通知要求,各示范城市要对自2009年以来推广应用的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对充电基础设施,对公共领域推广应用的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对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停放及电池箱的存放场地及配套管理措施进行调查;

 

2015年1月26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文,宣布自2016年1月1日起,对铅酸蓄电池按4%税率征收消费税。另外,在储能领域,锂电池已逐步形成了市场,在慢慢蚕食着传统铅酸电池统治的天下。铅酸蓄电池企业生存堪忧;

 

2015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日渐明朗,松下、LG化学和三星SDI也纷纷在中国设厂建设动力锂电池生产基地,采用合资方式入驻并争食中国政策红利蛋糕;

 

2015年3月,中国民航局要求,货运销售代理人要把好航空货物揽收关,严禁为单独包装的锂金属电池货物预订客机舱位。另外,国家民航局接连发布了关于航空运输安全的相关通知,重申打火机、火柴禁上飞机,严禁携带标识不清的充电宝等规定;

 

2015年第3届中国(武汉)锂电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ABEC 2015,锂电“达沃斯”)在中国武汉万达嘉华酒店圆满落幕,来自全球锂电池、新能源车、储能等产业链公司、机构、基金、媒体等超过300家500多位嘉宾出席,共同探讨锂电新能源的突围路径……

 

NO1:动力电池需求缺口大 投资并购热潮涌动

新闻回放:2015年,也是中国锂电池行业最为疯狂的一年,新能源汽车政策红利引爆了上游锂电市场,动力电池产能缺口明显。扩大生产规模,提升自动化水平,降低成本已成为锂电池企业现阶段的主要发展方向。

 

2015年,在全球经济相对低迷的年度,锂电新能源行业迎来了爆发期,吸引近千亿资本(含非上市公司)涌入: 2015年,西部资源砸12.6亿元完成三公司股权收购,募资18.7亿元加码动力锂电池投资,甩卖矿业资产,执着地变更主业,打造新能源汽车完整产业链;格林美看好电池回收前景,定增30亿并购3家环保公司,并在荆门新增10.068亿元投资动力电池材料项目;中国宝安转型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定增7.24亿再次收购锂电材料贝特瑞32%股权,直接和间接持有贝特瑞89.93%的股份;杉杉股份进一步向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下游应用领域拓展,定增34.56亿元生产新能源车和动力电池;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龙头企业,比亚迪在A股市场上四年以来首次再融资,募资150亿加快新能源车和锂电池项目建设;猛狮科技全资子公司福建猛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福建诏安破土动工,该项目首期投资约5亿元人民币,将形成年产4亿只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能力;天津力神电池投12亿元扩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项目;智慧能源12亿元收购江西福斯特新能源100%股权;骆驼股份投资10亿发力动力型锂电池,加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航锂电砸125亿投建120亿Wh动力电池项目;沃特玛电池投资7亿元在湖北十堰建动力电池及电动车生产线;大东南拟定增募资20亿投建7.5亿Ah锂电池项目;雄韬集团募资9.35亿元建动力锂电池项目;赢合科技拟定增8.9亿元投建全自动动力锂电池生产线……

 

同时,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刺激下,骆驼股份、中信国安、烯碳新材、众和股份、胜利精密、事安集团、风帆股份、日本旭化成、天赐材料、智慧能源、多氟多赣锋锂业当升科技、猛狮科技、中国宝安 、斯太尔、格林美、西部资源等多家上市公司已经涉足锂电产业链并购。

 

NO2:雾霾席卷全国 新能源锂电池市场迎来春天

新闻回放:2015年8月6日工信部披露,上半年我国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累计主营收入同比增长17.4%,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2.8%。锂电池行业利润的快速上升,与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放量密切相关。

 

2015年,雾霾频繁来袭,且盘踞时间长,范围广。2月28日,前中央电视台知名记者、主持人柴静自费100万制作的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开始在朋友圈流传,不到一天时间,传遍全网,它让人们意识到生存条件的严峻。全国各地都在关注“节能环保”。这一切让政府不得不加速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

 

2015年,多项政策的出台不仅弥补了“补贴退坡”带来的缺口,更为新能源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更优路径。工信部数据显示,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7.23万辆,同比增长6倍,环比增长42.6%,继续超出市场预期。1-11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27.92万辆,同比增长4倍。预计全年销量将有望冲击35万辆大关,同比增长317%。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表示:“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全球占比将超过40%,高于美国、欧洲和日本,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处于主导地位。”

 

政策推动让新能源汽车“一路小跑”风光无限,从汽车厂家的巨资布局,到下游新兴充电桩产业的兴起,甚至牵扯到IT巨头们借机摇旗呐喊进军汽车圈,新能源汽车之热搅动着汽车生态。

 

12月28日,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发布新修订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5项国家标准。此次新修订的标准在安全性方面增加了充电接口温度监控、电子锁、绝缘监测和泄放电路等功能,细化了直流充电车端接口安全防护措施,明确禁止不安全的充电模式应用。能够有效避免发生人员触电、设备燃烧等事故。

 

在兼容性方面,交直流充电接口形式及结构与原有标准兼容,新标准修改了部分触头和机械锁尺寸,但新旧插头插座能够相互配合,直流充电接口增加的电子锁止装置,不影响新旧产品间的电气连接,用户仅需更新通信协议版本,即可实现供电设备和电动汽车之间的充电。交流充电占空比和电流限值的映射关系与国际标准兼容,并为今后交流充电的数字通信预留拓展空间。

 

NO3:规范政策密集出台 中国电池行业迎来洗牌

新闻回放:3月27日,工信部发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从企业基本要求、生产条件要求、技术能力要求、产品要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销售和售后服务、规范管理七个方面对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给出规范意见。

 

企业基本要求方面规定,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得低于2亿瓦时,金属氢化物镍动力蓄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得低于1千万瓦时,超级电容器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得低于5百万瓦时。系统企业年产能力不得低于10000套或2亿瓦时。

 

11月11日,首批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目录公布: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淄博国利新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天津中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光宇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力神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湖南科霸汽车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和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共计10家企业入选。

 

12月25日,工信部公示拟公告的《铅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一批),共有39家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入围。目前符合工信部要求的企业只有39家,意味着国家在铅酸电池准入制度方面已经开始付诸实施,对于那些不符合要求的小厂,都将面临关停的危险。

 

2015年10月1日,《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正式实施。《规范条件》对企业规模提出了一定要求:电池年产能不低于1亿瓦时;正极材料年产能不低于2000吨;负极材料年产能不低于2000吨;隔膜年产能不低于2000万平方米;电解液年产能不低于2000吨,电解质产能不低于500吨。企业申报时,上一年实际产量不低于实际产能的50%。

 

以上规范的实施意味着,在该标准下,行业将迎来重组、洗牌潮,产业集中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业内将掀起一股兼并重组热潮。规模较小的锂电池生产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需积极寻找投资扩大规模,否则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新进入行业的生产企业,则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而且在企业发展初期就要绑定一定的产业需求,否则,很难达到规范要求。

 

另外,国家发改委通知,电动车的电池一律按照国标执行。从2016年1月1日起,国家标准《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将被严格执行,由公安局经侦大队,工商局,技术监督局等几大执法部门联合监督,打击虚标电池的现象,电动车电池虚标的行为将在全国严厉查处,罚款金额从10万到100万不等。

 

NO4:电池级碳酸锂、六氟磷酸锂“非理性”上涨

新闻回放:9月14日,Albemarle公布5万吨电池级锂盐远期扩产计划,规划2020年初步投入运营;15日,Albemarle举行“Lithium Day”交流活动,展示其行业地位。9月15日,FMC Corp.宣布自2015年10月1日起,将在全球范围内,全线提升旗下锂产品价格;其中,碳酸锂、氯化锂、氢氧化锂等产品将提价15%,而包括各品级丁基锂在内的特种有机锂产品将每千克提价3.5美元。受此影响,国内碳酸锂生产企业也陆续提价, 再加上10月受2016年将开始缩减新能源购车补贴影响,新能源汽车销售加速。10月末碳酸锂,涨至7万/吨,单月涨幅27%;12月15日,电池级碳酸锂主产区四川、江苏的生产厂家均将报价提高一万元,为98100元,环比涨幅11%,较前期的一次提价5%进一步扩大。12月未,有企业碳酸锂报价已超15万/吨。受上游碳酸锂价格疯涨影响,电解液原材料六氟磷酸锂供需不平衡,价格持续上涨,从10月前的9万元/吨左右涨至目前的26万元/吨左右。12月14日,九九久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六氟磷酸锂产品最新销售价格已超26万元/吨。

 

NO5:习近平访英参观石墨烯研究所 三部委发文促石墨烯产业发展

新闻回放: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23日访问曼彻斯特大学,参观石墨烯研究院。石墨烯的发明者是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罗夫,2004年,他们用胶带一层一层把石墨变薄,得到了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单层石墨。石墨烯极薄,又具有极佳的强度、导电性、导热性等物理性能。两人因此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除此之外,2015年石墨烯的利好消息还有很多:工信部权威人士对外透露,国家将从多个方面支持石墨烯产业发展,包括出台石墨烯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创建产业联合创新中心,以及工信部将成立产业发展联盟;11月20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将石墨烯产业打造成先导产业,逐渐实现石墨烯材料在部分工业产品和民生消费品上的产业化应用。并提出到2020年,形成完善的石墨烯产业体系;国家火炬青岛石墨烯及先进碳材料特色产业基地8月26日发布,青岛正依托青岛国际石墨烯科技创新园,建设国内首个国际石墨烯创新中心和北方唯一的国家级石墨烯产业创新示范基地。另外,为了给石墨烯企业培育壮大提供保障,青岛市设立了1亿元的国内首支石墨烯天使投资基金。同时,搭建青岛国际石墨交易中心,依靠专业的交易通道,为石墨烯产业发展提供资源保证。

 

NO6:新能源公交车频起火 工信部启动新能源车安全排查

新闻回放:2015年1月30日上午,深圳罗沙公路仙台天桥路段东往西方向,一辆205路公交车在停车靠站时车体冒烟,乘客立刻被紧急疏散。随后公交车尾部着火,未有人员伤亡。据报道,起火的巴士为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所生产的纯电动A10巴士;2015年4月26日下午6时许,深圳湾口岸中国普天力能加电站内,一辆五洲龙A10纯电动大巴充电后,发生火灾,蓄电池组先冒烟,但盖子无法打开,后来火势蔓延,大巴被烧成骨架;6月27日,厦门金旅准备将生产的一批电气混合动力的公交车交付到南平投入使用。当天下午,15部公交车从厦门进入沈海复线高速公路往南平方向行驶,途中有2部公交车分别起火自燃,整车烧毁;7月22日凌晨位于厦门港务大厦旁的东渡公交车停车场内有11辆公交车遭到火烧,有6台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普通混合动力汽车,鉴定的起火原因是公交车尾部的电池组电气故障引起自燃,造成1名值班人员死亡;9月16日,厦门金旅生产的新能源公交车辆在运营途中发生了起火爆炸,在疏散过程中有9名乘客不同程度受伤。此次事件后,杭州封存了44辆同一批次的厦门金旅油电混合动力车;10月24日下午5时30分左右,一辆车牌号为鄂L05730的气电混合公交车在湖北咸宁市温泉潜山商业街路口二号桥小学旁发生自燃起火,火势随后蔓延,并引起一旁的电力设备发生爆炸。咸宁发生起火的新能源公交车是厦门金旅生产的气电混合车型。事故发生后,同批次的10辆公交车全部停运;12月13日下午5时许,由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研发,并交由内地制造的首辆“香港品牌”电动巴士突然着火,火势猛烈,全车瞬间陷于火海冒出浓烈黑烟并伴有爆炸声响。消防员到场约半小时后将火救熄,但全车只烧剩支架。消防初步调查后指,怀疑电线短路引起火警,原因无可疑,事件中亦无人受伤。据报道,该电动大巴采用三元锂聚合物电池。

 

8月7日工信部下发通知,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通知表示,新能源汽车正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也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安全问题不仅涉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关系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大局。通知要求,各示范城市要对自2009年以来推广应用的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对充电基础设施,对公共领域推广应用的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对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停放及电池箱的存放场地及配套管理措施进行调查。  

 

 “电动汽车是个新事物,需要车企和电池企业、电机企业和电控企业全方位合作,才有可能把出问题的概率降到最低。从这个角度看,一个车企品牌应该只和一家电池企业合作。但中国的很多电动客车生产商,对所用电池采取招标的形式,把电动汽车看成简单的组装。这样出问题是必然事件。” 锂电“达沃斯”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表示,政府、车企、运营商之间责权利不清楚,是个大问题。上述三方需要各司其职,其中政府真正应该做的角色是监管,不应牵扯到其中利益。

 

NO7:4%消费税开征 铅酸电池企业何以突围?

新闻回放:2015年1月26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文,宣布自2016年1月1日起,对铅酸蓄电池按4%税率征收消费税。中国电池网创始人/CEO、锂电“达沃斯”秘书长于清教指出,铅酸电池征收消费税4%是政策导向,我们应该明白国家已经不支持污染型(或潜在或既往史)产业,血铅超标仍应引起全行业和全社会的警惕,这不单单是铅酸电池生产企业的问题,更是整个回收体系的从严监管和自觉守法问题。

 

在储能领域,锂电池已逐步形成了市场,在慢慢蚕食着传统铅酸电池统治的天下。于清教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将形成铅酸电池的巨头企业、不到20家二线品牌存活的局面,从前几年的三四千家锐减到2013年不到五百家,到今天的百家左右,到最后也就是不到30家左右的企业能够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从而健康存活下来。于清教认为,晚转型不如早转型,中国的铅酸电池企业应该向江森自控、瓦尔塔、古河电池、日本汤浅等学习品质制造、成本控制和环保自治,否则外资品牌反扑重来不是神话,目前动力锂电池行业三星SDI、LG化学和松下强力布局中国抢夺市场就是例证。

 

NO8:日韩三巨头强势布局中国动力电池 国内企业何时崛起

新闻回放: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在电动汽车市场上的增长潜力也是最大,2015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日渐明朗,松下、LG化学和三星SDI也纷纷在中国设厂建设动力锂电池生产基地,采用合资方式入驻并争食中国政策红利蛋糕。10月底,三星SDI和LG化学在西安和南京的工厂先后竣工,三星SDI生产线涵盖了汽车动力电池单元与模块,年产动力电池数量足够装配4万台新能源汽车,未来还将增加生产线,扩充产能;LG化学初期产能可满足5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供给需求,力争到2020年将生产规模扩至目前4倍以上,两者明年都将实现量产。日本媒体25日的消息称,松下将投资500亿日元(约4.12亿美元),在中国大连兴建其首个专门用来生产电动汽车电池的工厂,2017年投入生产。

 

业内人士分析,三星SDI、LG化学、松下电池等国际巨头纷纷在中国建厂,无非是看重中国电动车的迅猛发展需要大量的动力电池来支撑,而国内土地、人工、原材料成本相对低廉,建厂后的抢占市场的价格战是不可避免的。而国内厂商目前在能量密度、一致性方面还不如日韩产品,如果价格再没优势,生存将会是步履维艰。中国电池网创始人/CEO、锂电“达沃斯”秘书长于清教提醒业内同仁:松下、LG化学和三星SDI三大巨头布局中国首战告捷,我们需警惕日韩企业垄断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的“阳谋”。政策与市场双重红利之下,自主品牌要自强!

 

NO9:风口已起 第三届锂电“达沃斯”论坛在中国武汉召开

新闻回放:11月11日,2015年第3届中国(武汉)锂电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ABEC 2015,锂电“达沃斯”)在中国武汉万达嘉华酒店隆重开幕,来自全球锂电池、新能源车、储能等产业链公司、机构、基金、媒体等超过300家500多位嘉宾出席。11月11日-13日,论坛期间27场重量级演讲报告、两场头脑风暴互动论坛,一场第五届(2015年度)中国电池行业年度人物/年度创新奖颁奖盛典,一场锂电“达沃斯”-黄陂之夜欢迎晚宴,一场知名隔膜企业和武汉黄陂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区的实地考察参观,一场2015年度锂电池行业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发布,多场闭门沙龙举办。

 

ABEC,继承并创新了世界知名经济论坛“达沃斯”的精华,以其前瞻性、权威性、开放性、包容性和专业性,正努力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顶尖技术和市场应用的交流峰会和资源平台。ABEC从2013年开始创办第一届以来,目前已在中国的江西宜春和四川成都成功举办了两届,累计参加峰会的国内外企业或机构达到了900余家,涉及包括中国、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英国、瑞士、日本、韩国、印尼、加拿大、美国在内的二十余个国家的数千位重量级嘉宾。ABEC的国内外公司、机构及嘉宾,每年在峰会上共同研讨锂离子电池产业技术的研发进展及其在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移动基站以及3C消费电子产品市场等应用进展,探讨产业发展前景和趋势,推动中外企业或机构战略合作或深入交流,目前已经建立起影响力广泛的资源平台和产业联盟。如今,ABEC已经发展成与美国AABC论坛、日本电池研讨会、欧洲Batteries等齐名的立足锂离子电池产业链行业发展的国际级、行业性高端品牌论坛,在全球范围内广受认可和欢迎。每年有近百家中外主流媒体报道并关注论坛盛况,品牌传播效应影响深远。

 

NO10:客机禁运单独包装锂金属电池 标识不清移动电源禁上飞机

新闻回放:2015年3月,中国民航局要求,货运销售代理人要把好航空货物揽收关,严禁为单独包装的锂金属电池货物预订客机舱位。航空公司、机场要加强货运收运检查和安全检查,发现相关违法行为,一律移交公安机关或民航管理部门依法处置。各地区管理局及监管局要加强监督检查,督促航空公司、机场遵守相关规则,并依法严肃查处违规行为。

 

8月1日,《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包含30多项数据指标。其中电池组的测试项目除了包含安全工作参数、标识要求、警示说明、耐久性等常规安全要求,还包含电池组环境试验、电安全试验以及保护电路等系统性等测试。换言之,移动电源工作所涉及的各种高低温、过压充电、短路、振动、冲击、跌落、进水等多个性能纬度,标准均有明确要求。

 

同时,标准中所谓的便携式电子产品是指,“不超过18公斤的可经常携带的移动电子产品”,包括笔记本电脑、PDA、手机、对讲机、照相机、导航器、录音笔等。也就是说,消费者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便携电子产品中的锂电池均需执行该标准,移动电源当属其中。另外,国家民航局接连发布了关于航空运输安全的相关通知,重申打火机、火柴禁上飞机,严禁携带标识不清的移动电源等规定。

来源:中国电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