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产业之花开遍荆楚大地
去年,习总书记考察湖北时指出,“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一年多以来,湖北坚持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探索构建了以产业为链条、技术为支撑、政策为保障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省发改委环资处副处长王晓峻介绍,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行动方案》,培养了一批循环经济产业骨干企业和自主品牌,除格林美荆门产业园外,潜江市华山水产利用小龙虾废弃虾壳提取甲壳素生产精细保健品成为行业领军型企业;宜昌力帝环保主导产品废钢铁回收机械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5%;洪湖浪米业有限公司利用稻壳灰生产白炭黑,使农副产品原料的综合利用率达到99%。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产值超5000万元的循环经济行业企业超过200家,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已超过700亿元,预计明年产值将达1000亿元以上,到2017年将达到1500亿元以上,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即将成为我省新兴的千亿元产业和新的支柱产业。
循环产业的壮大,需要科技支撑。目前,我省已形成了一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研成果,为循环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王晓峻介绍,武锅木浆碱回收技术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武汉法利莱切割系统有限公司基本建成了国内第一条量产的激光再制造设备生产线,华新水泥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循环产业的发展,有效缓解了我省资源环境瓶颈问题,促进了节能减排目标的超额完成。”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13年,我省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量2475万吨,替代标煤约600万吨,替代木材约9000万立方米,减少碳排放500万吨;回收利用废钢铁850万吨,可替代铁矿石1000万吨以上,相当于减少废水排放1万吨,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300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0万吨。全省单位GDP能耗比2012年下降4.13%,超额完成1.13个百分点,全省二氧化碳、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等减排指标的完成情况均居全国前列。
目前,我省共开展了89家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初步形成了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和城市(区域)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