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4年本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实施方案》(沪分减联办〔2014〕3号)文件要求,结合三年来试点推进的成效,2014年徐汇区计划严格按照“巩固、推进、拓展”的工作主线,突出“保质量、抓源头、推企事业单位”三个重点,进一步深化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确保完成减量目标。
2014年1月-10月31日徐汇区生活垃圾累计日均920.51吨,超903吨/日的控制指标17.51吨,超量近1.94%,减量压力仍然较大(全市超计划量1.6%,我区将力争控制在全市平均线以下)。为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徐汇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今年以来,主要做好以下三项重点工作:
做好新规宣传,全面落实要求
为贯彻落实今年上海市自5月1日实施的《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写全称),做好实事工程,5月份徐汇区邀请市局、市废管处的专家,对联办全体成员单位、各街道镇开展了《促进办法》法规专题培训。并要求各街道镇对居委干部、志愿者、分拣员等相关工作人员做好第二轮的普及培训。
同时借此机会,徐汇区进一步明确联办内外双重考核机制,既对街道镇进行考核、也对联办成员单位进行考核,重点考核《促进办法》的落实情况。通过主管部门的协调管理,通过将垃圾分类纳入文明社区、星级菜场、绿色学校、环保社区、物业评级等评比工作,充分落实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以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的抓手,加强督办,促进管理重心下移到基层单位、促进物业公司等投放管理责任人履行职责、促进社区居民自主参与垃圾分类。
根据《促进办法》规定,徐汇区计划制定细化措施和检查机制,与房管部门联动,着重加强对物业公司垃圾分类工作落实情况的检查、考核与整改工作。同时,为做好新标识更换工作,徐汇区按照分类标识的法规规定定制300个废物箱。并另行制作500份分类标识,用于更新重点公共区域内的分类标识。
鼓励社会参与,积极推进企事业单位分类
2014年徐汇区目标新增垃圾分类试点居住区9个,深入居民1万户。目前已着手进行前期培训、宣传、动员,并要求与支持物业、街镇为新增社区配备相应收集容器和短驳车辆。预计11月完成推进。
其次,根据“巩固、推进、拓展”的工作主线,徐汇区在今年工作中着力突出“保质量、抓源头”,鼓励以“绿主妇”为代表的社会力量不断发展、不断孵化出“师乐园”等更多的社会参与力量。今年徐汇区支持“绿主妇”购置了德瑾公司餐厨垃圾生化处理机,“绿主妇”们做了大量的居民思想工作,消除居民对生化处理机的误区和偏见。徐汇区绿化市容局也专门调研计划为餐厨垃圾库房进行立体绿化改造,进一步取得居民的支持。天平街道则在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中创新引入上海说唱的戏曲元素,编了一台别出心裁的滑稽戏,边唱边讲、边唱边问,吸引居民认真听讲、积极参与。
同时,今年徐汇区垃圾分类试点推进的另一项重点工作就是企事业单位垃圾分类工作。通过多年来的宣导和实践,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不断增强,为将垃圾分类工作深入到企事业单位奠定了基础。徐汇区充分借力相关单位良好的分类意识,在宏汇广场、宜家家居、漕河泾开发区、环贸IAPM商场,均配置了较好的分类硬件设施,形成了较好的垃圾分类宣传氛围。
其中宏汇广场在田林街道的指导和业主方的支持下,专门辟出大堂内部分区域,设立垃圾分类静态展示区。办公楼宇每一层楼道均配置了分类垃圾桶,垃圾库房实现了近十种分类。并要求承租户每一间办公室内均要配置分类垃圾桶。此外,宏汇广场定期逐户开展宣传活动,发放分类指导手册。目前,在机制上,徐汇区正进一步探索将承租户垃圾分类实效与物业管理费挂钩的考核机制以及楼宇“绿色帐户”的激励机制。同时,针对楼宇内白领食堂产生的餐厨垃圾,也正着手引入小型生化处理器实现就地消纳。
点亮绿色帐户,促进形成“上海模式”
在保持原有的“绿色帐户”覆盖面及常态活动机制的基础上,根据市局的工作要求,开辟“新版绿色帐户”的试验田,按照稳步、有序、有效的工作要求,逐步试点、逐步总结、逐步巩固、逐步拓展,努力实现试点目标。
5月徐汇区绿化市容局会同区妇联共同组织相关街道、居委前往静安区调研和学习绿色帐户工作。并与中国银行共同走访了试点区域,取得了街道、居委的有力支持,吸纳各类资源26项,招募志愿者近百名。9月,徐汇区邀请市局领导进行了绿色帐户的专项培训,包括业务培训和设备操作培训。并完成了相关设备的配送工作。10月,徐汇区开始在虹梅街道逐步进行入户宣传,目前已在航天新苑小区分别针对居委干部、楼组长、社区居民开展三轮宣传,成功办理绿色帐户卡近百张。11月,虹梅、田林陆续启动新版绿色帐户试点工作。计划在11月中旬利用徐汇报等媒体加强宣传,并在试点相对成熟的小区召开现场学习会。12月,在全区深入推广绿色帐户工作经验,实现今年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