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资源强制回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登陆
关闭窗口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热点资讯 >

张益:9句话让垃圾焚烧从“避邻”到“亲邻”

发布时间:2014-11-10 20:46:16   来源:中国循环经济协会    浏览次数:
  垃圾焚烧备受关注和争议——在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邻避事件”也让垃圾焚烧发展遭遇障碍。未来,垃圾焚烧究竟该如何实现从“避邻”到“亲邻”的跨越?在11月1日的“2014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产业循环经济分论坛”上,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院长、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益用9个词9句话讲解了如何让垃圾焚烧从“避邻”到“亲邻”。
 
  张益认为,造成垃圾焚烧“邻避”现象的原因很复杂,总结起来大概有5点与其密切相关:
 
  1、先天性不足。现在很多垃圾焚烧项目,本来就标准偏低、管理不严、污染超标,老百姓看到后会觉得这是一个污染项目。
 
  2、选择性达标。虽然现在关于垃圾焚烧的标准更高,但有些企业却采取的是选择性达标,不符合规范要求,可能在一个时间段达标,但不能保证360天、每天24小时连续稳定达标运营。这样即使信息公开,公开的数据,却不一定完全正确,从而引发质疑。
 
  3、沟通性障碍。沟通需要公开、平等。但当前,垃圾焚烧做得还不够,企业与民众的位置实际上并不平等。企业需要主动进行相关信息公开,接受民众监督,展现企业责任,获取民众信任。
 
  4、利益驱动。不少垃圾焚烧邻避现象,其背后都可以看到一些房地产开发商的背影。大家认为垃圾焚烧厂建设会影响周边的环境,并降低周边的房价、地价,导致利益受损,因此反对垃圾厂建在“自家后院”。
 
  5、恶性恐慌。民众反对垃圾焚烧,主要是因为惧怕不达标焚烧产生的二噁英对人体的伤害。实际上,很多焚烧行为都会产生二噁英,符合标准的垃圾焚烧厂其排放的二噁英量非常少。但这个危害被一些反对者和媒体进行了放大,引发恶性恐慌和诸多邻避现象。
 
 
  要缓解垃圾焚烧“邻避现象”,让垃圾焚烧从“避邻”到“亲邻”,获得民众认可,需从上述对五个问题,真正让百姓放心、安心。单一、简单的措施不能凑效,这需要行业采取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为此上海环境院联合E20环境平台,以及十家垃圾焚烧领先企业,共同发起“蓝色焚烧”。张益介绍,具体来讲,生活垃圾的“蓝色焚烧”,包含如下几个要点:
 
  1、高标准。国家新的二噁英排放标准已从1降到0.1ngTEQ/m3,“蓝色焚烧”希望比国家的标准更严格,甚至达到0.01ngTEQ/m3。从技术方面讲,这个标准完全可以实现,以此改善行业企业的先天性不足和选择性达标,真正做好项目,实现高标准。
 
  2、信息公开。根据上海环境院的统计,目前垃圾焚烧企业信息公开比以前有了很大进步和提升,但能不能做得更好?能不能在与政府部门网站联通的基础上,实现与社会网络的联通?我曾笑言:“(信息)上(政府)网不联(社会)网就是刷流氓。”上网是与政府的网络连接,给政府看,实现政府监管。联网,是与社会网络连接,给民众看,实现社会监督。对此,上海等地已经在开始尝试,是好的开始。
 
  3、主动沟通。要获得民众理解,需要在自身做好的基础上,加强跟老百姓沟通。现在很多厂,包括广东,上海,深圳开始重视这个问题,每周设有民众接待日,垃圾焚烧厂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公开给民众看,看了以后如有问题企业后续进行改善。
 
  4、和谐。这点主要是讲,垃圾焚烧项目要通过一些手段,与周边实现和谐共处。比如帮助周边民众建设社区中心、活动中心、休闲广场、足球场、篮球场等公共文娱设施,比如建设干洗中心等生活服务设施,采取多种方式为民造福。如果企业对周边环境没有太多污染,反而为周边居民带来了更多的福利,企业通过严格的管理和内外部监管,把一切做得非常好,我相信老百姓会慢慢接受。
 
  张益认为,如果企业和政府能把每一个垃圾焚烧项目都做成对老百姓负责任的精品工程、真正的环保工程,通过一个、两个,以及多个项目,让老百姓感受到政府和企业的座位,老百姓对于垃圾焚烧的很多疑惑也会慢慢得到回答,邻避现象也必将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