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资源强制回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登陆
关闭窗口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热点资讯 >

石家庄赞皇县编织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全链条”

发布时间:2014-09-14 18:00:37   来源:新华网    浏览次数:

 

  9月10日,赞皇县东街村第一回收站前,一场别开生面的专用车辆、服装、上岗证发放仪式吸引了不少村民的目光。只见十多辆崭新的电动车一字排开,昔日的“破烂王”邢恒军和同伴们一道,身着崭新的“绿色回收”工作服,喜滋滋地从市、县供销社有关负责人手中接过了写有“再生资源回收”字样的“金钥匙”……

  “去年以来,我县共建成11家再生资源回收站,今年还将再建11家再生资源回收站和一家分拣中心。从业人员也将统一配发服装和上岗证,统一标示,统一管理。”赞皇县供销社有关负责人高建奇表示,22家再生资源回收站的建成,不但提高了农村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率,还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卫生条件,推动农村循环经济利用。

  “你到俺们村里、户里随便转转,可干净了;以前一起风就到处飞的塑料袋、烂纸片早就没了。”建起完整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之前相比有多大的变化?在赞皇县城关再生资源回收站,几位正忙着卖纸箱子的村民交口称赞,“像这些废品,放在家里又脏又占地方,卖到这儿,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在分类后回收再利用,一举多得。”

  纸箱区、塑料区、废铝区、半成品区……记者看到,2000多平方米的院子里,角角落落都收拾得干干净净;和以往的个体废品收购站不同的是,在这里,像啤酒瓶、纸箱、编织袋、铁制品等各类“破烂儿”,都被非常清晰地进行了区域化的分类。一系列废品经过粗处理后,将进入分拣中心,通过进一步的分类、稀释、粉碎等各种再加工,实现直接在家门口“变废为宝”。

  “以前收废品,大家都是各自为战,混打‘价格战’不说,回收站内也是乱堆乱放,一些没用的废品干脆就地焚烧,污染了环境。”干了十多年废品回收的陈振鹏坦言,尤其是因为缺乏精深加工技术,许多回收的可再生物不仅没有实现资源化,还出现分散污染变集中污染的新问题,有的回收摊点甚至成为收赃、销赃的场所。

  “搞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就是要把更多的回收‘游击队’变成‘正规军’,最大限度发挥再生资源回收的作用。”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公室负责同志告诉记者,新的回收体系彻底扭转了传统“收废卖废”的旧观念,除了足够的面积、合适的场地之外,从业者还要遵守相关回收条例、规定,统一价格、统一服务,公平公正,甚至还要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以及不定期的检查。

  其实,赞皇县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只是市供销社全力打造一个覆盖全市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全链条”的剪影。

  2013年,农村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被列为市政府十项“惠民工程”之一;今年,它又被列为市政府重点工作之一。截至目前,全市累积投资4000多万元,共建设再生资源集散中心16家,建成回收站点615个。1至7月,体系范围内的回收站和集散中心共回收生产性废旧金属17.5万吨、废塑料14万吨、废纸11.5万吨、酒瓶3.5万吨、其它废旧物资5吨,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25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