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活垃圾的大量产生对政府和社会、居民等产生了极大的困扰,这个困扰推动者生活垃圾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开发。比如说我国垃圾清运水平较低,是因为我国垃圾处理产业链前后端存在脱节现象,垃圾分类收集、转运等不健全,这个原因推动行业加大对垃圾清运环节的建设力度,所幸这个问题在“十二五”期间有所体现,“十二五”期间有13%的投资额在清转运环节。
我国现阶段垃圾处理的主要问题有很多,比较典型的是“二次污染”和“垃圾分类归集”等。针对我国现阶段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手段,其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对地下水的污染
填埋处理产生的垃圾渗滤液有机物浓度高,可通过地表径流和填埋场土壤下渗,影响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质,对地下水安全产生隐患。其次,受垃圾堆体重量的影响,在不稳定地质条件下或溶洞区可能产生塌陷、滑坡等危害。大多数填埋场址的土层达不到防渗系数要求,需采取人工防渗。人工防渗膜的铺设属隐蔽工程,若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运营中可能产生防渗膜破裂,导致垃圾渗滤液下渗,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垃圾渗滤液除有机物浓度高外,还含有如铅、汞、镉等重金属,导致处理设施投资费用高,处理工艺难度大,处理设施运行成本高;垃圾填埋产生恶臭气体、甲烷废气污染;取、弃土场的设置和建设产生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工程占地面积较大对土地资源产生不利影响。云南省岩溶地区范围大,山地多,地形陡峭,选址难度大。
有毒物质的产生
由于未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垃圾中存在塑料制品、建筑垃圾、以及少量的危险废物,如废电池、废旧日光灯管、废旧电子产品和废金属等,焚烧处理可能导致垃圾中有毒有害物,如重金属等进入残渣和飞灰。焚烧烟气产生对人体危害较大的二嗯英,燃烧烟气产生的飞灰属危险废物。垃圾无机物含量较高,热值较低,难以单独焚烧,需增加煤,柴油等作为燃料。焚烧产生的残渣和经无害化处理后的飞灰必须采用填埋或其它方式处置。
土壤污染问题丛生
堆肥产生含有氨、甲硫醇、硫化氢等物质的恶臭气体,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其次,由于垃圾中混有重金属、废旧电池等废物,使堆肥产品含有重金属。若重金属含量高,施用后将产生土壤和植物污染,影响农产品的安全。堆肥受用途和市场的影响较大,不符合相关标准的堆肥,不能用于农作物。堆肥只能利用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含量高的部分,经分类和筛分后产生的塑料、重金属和其它无机物部分,如砖石、煤渣等必须采用其它处理方式。
针对提出来的主要问题,可以分析生活垃圾处理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有经济水平、城市规模、生活方式、城市政策、垃圾产量、垃圾成分等。其主要关系如下图所示。
根据日本环境省发布的《2011年环境白皮书》预测,2025年,全球将产生148.7亿吨废弃物,2050年将达到223.1亿吨,其中2025年亚洲地区废弃物的排放量约为50亿吨左右,2050年将达到80亿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