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资源强制回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登陆
关闭窗口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聚焦资讯 >

300亿产能火力全开!垃圾分类迎来2.0版本

发布时间:2019-07-02 15:59:08   来源:环保在线    浏览次数:

侬拎得清伐?对于上海人而言,垃圾分类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选答题”。
 
自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全市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分类将依规开启法治“长跑”。新规源于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史上最严”分类新规落地

 
有多严?《条例》不仅涉及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处置全流程,还首次明确对生活垃圾全流程进行分类,确立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和相应法律责任等。具体来看,旅店、餐馆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个人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200元,单位混装混运最高可罚5万元。



 0702生活垃圾分类_副本.jpg

  

不仅是管理对象全覆盖,在区域管理范围内上海也实现了无缝衔接。《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违法行为查处规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明确,任何人只要进入上海行政区域,都要遵守《条例》规定。拒不改正的,同样要被处罚。这也标志着上海垃圾分类监督管理的相关配套制度已初步成型。
 
分法的逻辑也很明确:源头减量、资源利用。目前上海全市已完成超过1.25万个分类投放点改造,完成率达到72%以上。在进行垃圾分类处理之后,上海市内产生的生活垃圾含水率可从58.34%降至13.89%。而在这之前,如果不对垃圾进行压缩粉碎处理,12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能堆满一座东方明珠,15天就能堆出一栋421米高的金茂大厦。
 
“强制时代”鸣锣在即
 
垃圾不分类,城市两行泪。不仅在上海,在20多年倡导工作后,全国多地也将陆续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
 
根据权威部门的调查结果,当前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家庭仍不足40%。其实,超大城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历程,可追溯到2000年。彼时,北上广深就被列为首批国家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但各种垃圾却依然“难分难解”,“理念上认同、行动上滞后”已成通病。
 
与之相对应的是,则是愈发严峻的城镇垃圾处置能力。根据测算,国人平均每天产生垃圾约1.2公斤,且垃圾总量每年持续增长。目前,国内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主要是卫生填埋和焚烧,而这两个手段的处理能力都在接近饱和。住建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大中城市,三分之二城市都已陷入垃圾包围之中,四分之一城市已没有堆放垃圾的合适场所。北、上、广等大城市则全面超出负荷。
 
要真正做到这些,关键靠什么呢?近年垃圾分类制度框架正逐步走进国家层面。两年前下发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上海等46个城市要在2020年年底前,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另据两部委的文件要求,同样是在未来1年内,将在部分重点城市的城区范围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拒绝垃圾“围城”,需要更多踏实落地的行动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6个城市已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或规章,26个城市将垃圾分类工作列入立法计划。从各地积极推进的节奏看,这次垃圾分类是“动真格”的。接下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将提高到新的高度。
 
三大板块率先迎来利好
 
Wind数据显示,近一月垃圾分类指数就已上涨8.83%。仅在7月1日早间,垃圾分类概念板块同样大涨3.14%。
 
垃圾分类这项“新时尚”在摁下快进键的同时,还将可能催生一片新 “蓝海”。不同的垃圾,其后续运输和处理,也将形成完全不同的产业链条。从产业链来看,上游提供固废处理设备,中游进行固废收集转运,下游进行固废处置。国内知名券商预测,未来一年市场将释放出200亿元到300亿元产能。
 
一方面,从中短期来看,环卫转运、餐厨垃圾处置领域有望迎来投资机遇。目前生活垃圾分类专业化运营包括保洁、清扫、运输等,需要市场化的环卫一体化甚至城乡一体化共同推进。2019年46个重点城市将计划投入超过210.9亿元继续加快推进处理设施建设,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住建部公开数据显示,上述重点城市已配备厨余垃圾分类运输车近5000辆,有害垃圾分类运输车近1000辆。
 
其次,湿垃圾处置也将率先受益。目前厨余垃圾占生活垃圾总量比例最大。据测算,2020年底前,新增湿垃圾和有害垃圾运输车辆采购需求超过18.87亿元。同时还将增加厨余垃圾处置市场投资及运营需求:增量投资建设市场为588亿元,增量运营空间143亿元/年。
 
另一方面,长期则利好焚烧厂、处理厂等终端垃圾处置企业。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至2020年,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要达到40%。而在垃圾分类利好的刺激下,其相关板块的利润增速或空间弹性将接近2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