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正在成为一种习惯,而未来的分类将更加注重分类的精细化程度。记者从区城市管理委了解到,今年通州区将在现有的分类方法基础上,建立自行收运“湿”垃圾环卫体系,打造餐厨、厨余、果蔬等“湿”垃圾专项收集、运输、处置体系。
试点<
垃圾收运实行干湿分开
近日,在宋庄镇小堡村某西餐厅内,该店垃圾桶放置在洗碗间旁边的一间小屋子里,上方安放着灭蝇灯,整个空间被蓝光笼罩着,屋子里摆放着3个垃圾桶,其中两个上面贴着“其它垃圾”的字样,一个贴着“餐厨垃圾”的字样,整个空间里基本没有异味,垃圾桶外面也很干净。
“每天这种包括食物残渣在内的湿垃圾能产生半桶,周末能达到一桶,每天都会有环卫工人上门收垃圾。”服务员小张说,店里一直比较重视垃圾分类,每天都有专人检查垃圾桶,因为夏天如果垃圾桶不处理好,会有异味飘到就餐区,影响客人的消费。自从垃圾分类后,有 专业公司负责清运走,餐厅环境比以前更好了。
如小张所言,每天下午,通州京环公司固废清运中心环卫工人都会将印有“餐厨垃圾”标识的绿色垃圾桶,拉到车身右侧,卡在传送带上,打开桶盖,启动收运程序,桶内餐厨垃圾被全部倒入车里,没有一点遗撒在外。
数据<
日均收运餐厨垃圾220吨
2016年起,小堡村徐宋路两侧54家餐饮服务单位与公司签订了服务协议,是通州最早实施垃圾强制分类的一批餐馆,餐厨垃圾中夹杂的纸巾等其它垃圾明显减少,有利于垃圾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
其实,这只是通州区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的一个缩影,如今像宋庄镇小堡村这样实施“干湿”规范分类,全区已实现账内餐厨垃圾规范运输3098家,日均收运餐厨垃圾220余吨,同时每周都会在不同区域开展餐厨垃圾联合执法,普及分类知识。
记者了解到,2012年出台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目前已列入2018—2020年立法规划,新修订的条例将对个人明确垃圾分类责任,混合投放垃圾将处以罚款。此外,在新创建的垃圾分类示范片区里,将对分类垃圾桶标识进行调整,厨余垃圾改成“湿垃圾”,其他垃圾改成“干垃圾”,让居民对分类标准一目了然。
计划<
打造专项分类收运体系
《2019年度北京市通州区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显示,今年通州区将强化“湿”垃圾规范化管理,在现有的分类方法基础上,进一步打造餐厨、厨余、果蔬等“湿”垃圾专项分类收集、运输、处置体系。
其中,155平方公里范围内建立以通州京环公司为主体的“湿”垃圾分类收运服务体系;751平方公里范围乡镇,将以垃圾分类促进美丽乡村建设,通过综合转运站、密闭清洁站、餐厨及粪便消纳站等分类设施建设,并足额配备分类运输车辆,提高农村地区自主分类运输、消纳能力。
加强日常管理,积极开展执法检查,搭建生活垃圾排放登记系统,实现各类垃圾源头可追溯,中端可追踪,末端可监测,事前可监管,事后可分析,杜绝重建设轻管理现象发生,将垃圾分类落实到实处。
按照计划,年底前将实现城区4个街道、张家湾镇示范片区验收并进一步完善日常管理体系,潞源街道、梨园镇、永顺镇、潞城镇、台湖镇、于家务乡开展示范片区建设,其他乡镇完成60%居住小区、20%村庄垃圾分类试点小区(村)建设;年度生活垃圾资源化率达到62%,生活垃圾增长率控制在8.5%,总量额定垃圾产生量2042吨/日。
下一步,区城市管理委还将研究建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规划好回收中心的布局,畅通资源回收渠道,未来将更加注重分类的精细化程度。